立丰创立于1995年,是一家经湖北省司法厅批准成立的综合性合伙制律师事务所
2017年5月10 日14:30,在湖北立丰律师事务所(下简称“立丰所”)报告厅,一场别开生面的讨论会正在举行。此次讨论会是立丰所刑事一部组织的第三期刑辩沙龙,主题为“刑辩团队的规范化、专业化建设”。此次沙龙打破以往的模式,不涉及具体专业问题,不设主发言人,采取座谈、漫谈、互动的方式进行,重在探讨开展刑事辩护业务的思维、理念和方向,通过部门成员间的交流,促进团队紧密融合与发展。
本期沙龙由立丰所高级合伙人、刑事一部部长陈亮律师主持。讨论会一开始,立丰所首席合伙人、刑事一部顾问汪少鹏律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从事刑事辩护二十二年的心得和体会。他认为,打造和建设刑事辩护业务团队,要树立如下“专一、专业、共享”的意识和理念:
——所谓“专一”,主要有二层意思:一是,要专一于选择。这就是要对自己的专业爱好、专业选择和事业追求,要毫不动摇地坚定、坚守、坚持。二是,要专一于团队。忠于团队的信任,襟怀坦白、真诚相对,而不是三心二意,犹豫徘徊。
——所谓“专业”,主要有二层意思:一是,自己要有一定的刑事法律专业功底与基础,有人称刑事辩护为律师行业的高端业务,原因就在于其特殊性。我们要客观评估自己的专业基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性格气质、胆量智慧等是否能够满足刑事辩护的基本要求,准确选择定位。二是,一旦选择刑事部,就要努力成为一名既有刑事法学理论素养又有实务技能的真正意义的专业刑事辩护律师。
——所谓“共享”,主要有六层意思:一是,理念共享,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二是,业务共享,要打造紧密型团队,实现流程化、模块化,既有分工,也有合作,把一个案件当作项目来作,不求独占独享业务。三是,组织共享,既然是团队,就是一个组织,要共同遵守和维护团队的制度、规则、纪律约束。要举团队之力维护团队成员的合法权益。四是,平台共享,共同打造团队平台,做大做强,扩大影响,形成积极、丰硕的成果,为团队成员积极创造、提供发展空间和舞台。五是,资源共享,个人资源各不相同,但是一旦加入团队,资源就应当融入团队,当然要讲究合理使用。团队创造的资源理所应当供团队成员共享。六是,利益共享,业务共享实际上与利益共享紧密相连,但不是绝对的,团队有分工,一个案件就是一个项目,有案源律师,有会见、阅卷、分析、研讨、撰写辩护词、出庭、协调等流程的合理分工,要有利益的合理平衡与分配,但绝不是吃大锅饭式的平均分配。
高级合伙人、管委会副主任刘勋律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4月22日到北京参加“2017年青年律师领军人才训练营”的情况、收获,通过学习体会,认为专业化、品牌化是团队建设的重中之重。
高级合伙人、刑事一部部长陈亮律师提出,专业化是未来律师行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青年律师脱颖而出只有依靠专业化。同时也提出了目前刑事一部存在的问题:一是管理和运作不够精细化,没有相应的流程,案件质量、客户体验不能达到最佳;二是案件办理中没有体现分工负责;三是团队整体学习还不够,今后要提倡大家多走出去学习,而不是闭门造车。学习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四是宣传力度不够,专业优势要加强宣传,多管齐下,多种途径全面宣传自己,酒香也怕巷子深;五是法律服务的项目要有创新。除了传统的类目,还要多向其他好的所学习,开拓业务范围;六是要就每个个案设立项目团队,要有出庭律师、辅庭律师、项目秘书等分别负责不同的工作,让每个人的作用最大化发挥,让案件质量最大化提升,真正实现团队化办案。
部门年轻律师陈哲、聂义明、王华俊、谭蛟、陈迪、程客彬结合自身体验谈了对团队管理的看法,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高级合伙人汪群律师则从资深律师的角度谈到,刑事辩护中,对法律的熟悉程度至关重要。年轻律师专业化学习要加强,并建议部门今后可以考虑在学习费用上有所补贴。
杨新堂律师表示自己在选择专业化路径后业务水平的明显提高,案源多了,自身发展更快了,并建议年轻律师要主动开拓案源,对待工作要投入,专一,把每一件事情做好,自然而然就成长了。
兼职律师、刑法学博士后袁建伟副教授对团队的将来和发展充满信心。目前律师行业越来越注重专业化和品牌化,虽然目前刑事一部在这两方面都还有欠缺,但团队领导和成员都已经敏锐的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开始着力解决,因此将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整个沙龙气氛热烈,大家发言踊跃,现场气氛真诚、融洽,催人奋进。大家表示,选择了刑事辩护,就一定会忠于选择、坚定信心,在理论素养和实务技能上提升自己,与团队共成长。